很多很多年后
当那句著名的
“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了。”
风靡网络时,
你才深深地想起,
你也听过类似的话——
那是夜幕降临,
你和小伙伴们玩而忘返,
母亲焦虑而疼爱的呼唤...
闽南人童年“回忆杀”来袭!
7月27日上午,
由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
台海网协办的
非遗大课堂-闽南童玩
“走近童玩,感受魅力”
精彩开讲!
当天上午,“非遗大课堂”邀请到了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心小学陈文东老师,不仅讲述了闽南童玩的源起、发展与传承现状,还在现场与孩子们亲切互动,介绍制作方法和游戏规则。让现场所有的大人,都重温了一把童年回忆,也让在场的孩子,感受到了闽南童玩的无穷乐趣。
非遗传承人
陈文东
陈文东,集美区灌口中心小学教师&厦门市非遗项目闽南童玩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为了传承和保护闽南童玩这一非遗项目,陈老师致力于挖掘和收集“闽南童玩”文化,早在六年前,灌口中心小学就曾和灌口镇教育服务中心联合编写了一本《闽南童玩》,介绍制作方法和游戏规则。如今,在陈文东老师等人的推动下,每天的大课间时间,灌口中心小学孩子们都会自发到操场转陀螺、丢沙包、跳皮筋,在玩耍中传承历史文化。
童玩即儿童游戏。
如果在它前面加个“闽南”的定语,
它的存在就有着更为丰富而精确的含义
它是闽南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那么,我们想知道,
闽南童玩,是哪来的呢?
玩,大概是人类最愉快的记忆了。
“有闽南人的时候开始,就有闽南童玩。”
说起闽南童玩,陈文东老师立刻侃侃而谈
灌口深青村
历史上,灌口镇曾被称为
“烟火千家、颇为富庶”的“八闽重镇”,
她经济繁荣,吸引了不少南北过客。
古有深青驿站,近有灌口老街
南来北往的人在此交汇、定居
也就带来了历史悠久的闽南童玩。
游戏是所有哺乳类动物,特别是灵长类动物学习生存的第一步。所以,有人类的文明史就有童玩了,5500年前新石器时代出土的“陶猪”、西汉的铜股子、南朝人的“跳白索”、唐宋时期的“千千”、“纸鹞”……而流行于闽台地区和海外闽南籍华侨华人的儿童游戏,都能称为闽南童玩。
“衣冠南渡 八姓入闽”
约1700年前,北方中原汉人因避战乱、逃灾等原因,多次向南方迁徙进入闽南地区,他们带来先进的文化和闽南的古越人交融,并取得主要位置,闽南人民在开发、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闽南文化。
闽南童玩就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得到得到广泛传播,深受闽南人的喜欢和传承,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
在非遗大课堂上,
陈文东老师说起了闽南童玩的渊源。
列举了种种闽南人耳熟能详的童玩,
很多家长也都听得入了迷。
有玩的童年是幸福而单纯的,
现场很多70后80后家长,
也看到不少当年玩过的玩具,
每一个似乎都是一段快乐的欢声笑语
这些看起来似乎很简陋的玩具,
却也是他们最宝贵的记忆。
这些物事,就像一台时光机,
带你瞬间穿越回小时候,
一起来看↓↓↓
1
滚铁环
80、90后闽南人应该都玩过这个小铁环吧
一到下课或者放学
满校园都在滚着小铁环
2
滚陀螺
这玩意儿看起来可粗暴了
每次看到都要躲得远远地
深怕一下皮鞭子打到
3
跳格子
跳格子在闽南又叫跳脚关
不受天气的影响
刮风下雨的日子
一样可以在屋里玩
活动当天天气炎热,
跳格子激发了孩子们蹦蹦跳跳的天性。
4
打弹珠
弹珠即玻璃球
打弹珠也叫打珠子
闽南80后男生大多热衷这类纯技术性的游戏
5
丢沙包
用碎布及针线缝成、用细沙塞满的沙包
最好玩是5只,4只摆地,扔起一只,
然后按次序,一次捡1个,捡4次
第二次,一次捡2只,2次
第三次,捡3只,2次
第四次要一次性捡齐四只,
有一次没捡到就算输
玩沙包,最需要的是注意力和灵敏的动作,
瞧我们小姑娘这专注的眼神↓↓↓
诚如陈文东老师所说的:
闽南童玩在孩子成长过程中
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它不仅可以促进孩子身体健康,
增进沟通与交流,培养创新能力
和互帮互助的团体精神,还能给孩子一个
健康、快乐、完整的童年。
家长们应该引导孩子们重新拾起闽南童玩项目,
把它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
让孩子们快乐的体验中,
摆脱种种不利他们身心健康的环境
和各种电子产品的诱惑。
一个沉迷“王者农药”的孩子,
与一个在闽南童玩中长大的孩子,
是截然不同的。
爱上闽南童玩 我们一起Diy
童玩的记忆
若是无人守护与传承
随时间流逝
总要面临失传
而最好的守护,
就是让大家都喜欢上她
在非遗大课堂上,
陈老师也展示了种种有趣童玩,
随着按压竹片的节奏,
“体操小王子”也能做出
各种有趣的体操动作
小朋友都看呆了
下面这个小玩偶大舞台,
一个小箱子,几个木偶小人
你甚至可以在大舞台上,
自导自演一出戏来
对于孩子来说,
这就是他们想象力起飞的舞台
在这里玩一天过家家是没问题的
陈文东老师说
“童玩,看似简单,却考验‘玩商’”
闽南的童玩大多取材简单,制作方便
要让孩子们亲自动手
从收集材料过程中珍惜一针一线
在制作童玩过程获得成就感
在体验童玩时得到快乐
在交流童玩中收获团结精神
这,便是闽南童玩的↓↓↓
初心
作为闽南童玩传承人
陈老师也带了不少材料工具过来,
大家除了聆听传承以外。
也化身Diy达人
家长和孩子一起动手,
制作出一件件充满童趣的玩具!
童玩·制作
陈老师讲解制作竹筷枪方法
竹筷枪的制作方法:
1:取三只竹筷及三支剪成一半的筷子及橡皮筋数条。
2:将短的筷子成v字型用橡皮筋绑在长筷末端并且缠绕紧。
3:将另一支短筷略往前绑紧。
4:将另一支长筷绑于前方既已完成就大功告成。
家长也在制作过程中,
重温难忘的童年时光!
在孩子们期待而崇拜的目光里,
一件的简易“驳壳枪”就这么造出来了
话说,
这不也是我们童年时
好奇而专注的眼神吗?
看!
这是我做的小竹枪!
童谣
教
学
好玩的童玩,
怎么能少得了闽南童谣的助阵
陈老师说,
小时候最常见的
沙包游戏
几块碎布条
一把决明子
一番穿针引线
方块状的小沙包就成形了
但如果不搭配唱首传统的闽南童谣
味道可就不对了
比如下面这首《献沙包》
一放鸡,二放鸭
三拨开,四拾搭
五拍胸,六拍手
七絪球,八摸鼻
九咬耳,十搭骹
十一扫涂骹,十二统统捎
地地道道的闽南乡音节奏,
再配上轻巧灵活的献沙包动作,
趣味性和挑战性一下子大大提升。
这才是最原汁原味的闽南童玩。
这位年轻的母亲丢得这么好,
想必当年也是丢沙包的高手呢。
■■■■■
闽南人的童年是简单快乐的,
在那个大多数家庭没有手机、
没有电脑,没有电子游戏,
没有ipad与iphone的时代,
我们的前辈们,依然能为孩子
创造出这么丰富多彩的童玩,
这份智慧绝对值得钦佩与传承。
虽然现在的孩子已经对它们有点陌生了,
但是只要一接触,一启发,一点拨
这份童真的基因,
立刻又被重新激活了
因为这是我们每一代人
童年里最宝贵的财富。
也是我们最难以割舍的记忆。
感谢闽南童玩!
感恩一路传承的记忆!
也致敬永不退场的童年!
下期预告
8月12日,我们将请来珠绣工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谢丽瑜老师,为我们讲述精彩的非遗“珠绣”课程,欢迎各位网友报名参加。
(更多精彩活动内容,请关注厦门市文化馆公众号)
非遗大课堂
关于我们
▲图片来自网络
这里有让你惊艳的非遗世界,让你为之动容的“守艺”故事 与 “匠人”精神。
从2018年11月10日起, 由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台海网、 各项目传习中心共同发起《非遗大课堂——传统技艺》系列讲座。
不论年龄、不问出处,只要你热爱传统文化,就可以来到现场,面对面感受非遗项目与“守艺人”的独特魅力,动手体验民间工艺的乐趣。
文字/编辑:黄荣亮
图片:刘彦玫、陆军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